第一次聽說牛郎織女的故事,是奶奶搖著蒲扇,略帶著神神秘秘又繪聲繪色地說給我和小姑姑聽:等到七月七夜里,你們鉆到葡萄架底下,就能聽到牛郎織女說話,不要說話,不然被牛郎織女發(fā)現(xiàn)了,你們就聽不見了……那時候我是一臉的向往,想知道牛郎織女到底說些什么,奈何年齡太小,天一黑就犯困,熬不到半夜就睡著了,結(jié)果就錯過一年又一年。
等上了初中,語文課本里就有牛郎織女的故事。這時候我才第一次完整地知道了來龍去脈。牛郎失去了父母,和哥嫂生活在一起,卻不被待見,整日和老牛待在一起。直到有一天,老牛忽然對他說,讓他第二天晚上翻過山到湖邊找一件粉色的衣裳,說來找衣裳的女子就是她妻子。就這樣牛郎織女相互萌生愛意,終于在一起了。后來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,王母娘娘劃出銀河,阻止夫妻相見。這是多么美好的神話故事,雖然不那么圓滿,但是總還有盼頭,那就是每年的七夕——牛郎織女相見的日子。
等成人之后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以前沒有注意的地方,比如天上一日,地上一年,那么織女每天都能見到牛郎,而牛郎只能每年見織女一次。這么一想,好像只有牛郎和孩子們悲慘了一些。
故事里織女一邊梳著長長的黑頭發(fā),一邊跟牛郎談著話。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說了。姑娘聽得出了神,既同情他又愛惜他,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訴了他。在這里,兩人沒有過多的關(guān)注外貌,沒有關(guān)注物質(zhì)差距,更沒有一見鐘情。而是有共同的語言,共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。這也告訴我們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,物質(zhì)條件固然重要,但三觀相符才更是攜手走到最后的基礎(chǔ)。
到現(xiàn)在,我們已經(jīng)到了不惑之年,大多不太會關(guān)注這些“節(jié)日”了,啰里吧嗦說了那么多,不過是刻在骨子里的傳統(tǒng)浪漫還會在我們心底泛起漣漪。回憶起往昔,也會覺得我曾經(jīng)擁有那樣的感情,祝愿有情人終成眷屬,珍惜每一天每一日,過好每一天每一日,把每一天每一日都過成七夕相見的美好時光,不負(fù)這青春、這韶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