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桂花飄香的季節(jié),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?;赝聲r代這十年,《人民日報》從“高度、深度、跨度、速度、精度、力度”六個維度精準地回答了中國這十年的變化,從中我們看見了一個個普通中國人的奮進腳步、拼搏身影。
如果有人問我:這十年,你看到什么變化?我會說:人們的生活半徑越來越“大”。盡管在合肥生活近三十年,但如果開車沒有導(dǎo)航,仍會“迷路”。這十年,合肥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。
記得第一次來到原四方集團時,廠門口的祁門路段沒有公交,人們出行方式或步行或騎自行車,連出租車也很少出現(xiàn)。隨著城市大建設(shè)的推進、政務(wù)新區(qū)的形成,祁門路從煤渣路、水泥路到瀝青路的演變,長度、寬度都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和拓展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2021年底,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正式開通,更加方便了周邊百姓的出行。曾對從家到合肥南站選擇不同出行方式的耗時進行過對比,如果選擇公交,到達南站最快的時間是1小時,而選擇地鐵出行,耗時最短的一次只有20分鐘?,F(xiàn)在的祁門路和我第一次見到的時候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。
還記得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橋——金寨路高架橋建設(shè)的時候,也是在家門口,正上小學(xué)的孩子常常會在雨天帶著滿褲腿的泥漿回到家中。金寨路高架似一條蛟龍縱貫?zāi)媳?,連接著老城區(qū)與政務(wù)區(qū)、經(jīng)開區(qū),開啟了合肥“高架時代”的序幕。此后,一個個新成員添加到合肥高架“族譜”中,馬鞍山路高架橋、長江西路高架橋、裕溪路高架橋……一座座高架似蛟龍騰飛于城市上空,將廬州城東西南北連在一起。當(dāng)城市燈光逐漸亮起,車流如梭的道路成為這座城市交通的銀河,一座座高架橋讓夜景更加立體。
合肥的“地鐵時代”也呼嘯而來,從無到有、從線到網(wǎng),十年來,已開通了5條地鐵線路,“田”字形地鐵換乘格局已形成,城市公共交通系統(tǒng)進一步完善,百姓出行更便捷。如果說高架架起的是城市的框架,展現(xiàn)了城市的生機和活力,那么地鐵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出行方式,更是丈量著大湖名城的城市空間發(fā)展半徑。
十年來,這一條條城市動脈給予我們對生活更多的期待,未來,它將載著滿滿幸福,繼續(xù)刷新、串聯(lián)合肥人的生活日常,為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獻上美好出行的新體驗。便捷的綠色出行方式每天如影相隨,愉悅和快樂充盈著內(nèi)心,使我更加熱愛和喜歡合肥,讓我們靜靜享受著一個城市變化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吧。